曾经被法国视作骄傲象征、并赢得多国订单的“阵风”战斗机,在2025年印巴边境冲突中遭遇严重挫败,故障频发的传闻甚嚣尘上,甚至还被传出被击落的疑云。面对风波,法国将责任推向外部,声称中国发起了舆论战;而中国国防部则直言,法国应当正视自身产品和管理存在的问题。
这款曾经的明星战机为何一落千丈?法国方面的指责究竟是单纯甩锅,还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隐情?曾经订单累计超过530架,被誉为“空中王牌”的阵风,为何仅因一场边境冲突就让口碑坍塌?
“阵风”战机曾是法国引以为豪的空中力量代表。自2015年起,印度、埃及、卡塔尔、希腊等国家纷纷签订订单,累计轻松突破530架。每一架阵风的价格都相当高昂,每一次成功签约,都是法国军工产业的光辉时刻。然而,荣耀并非靠宣传可以长久维持,最终还是要靠实战表现来支撑。
2025年5月爆发的印巴边境冲突,成为“阵风”命运的转折点。在冲突期间,执行高空侦察任务的“阵风”多次出现航电系统故障,返航后地面检测更发现发动机叶片异常磨损。这些负面信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开来。印度方面对此保持沉默,而法国则高度关注事态发展。
展开剩余85%法国方面多次试图参与调查,向新德里表达了合作意愿,但得到的回应始终是冷淡甚至拒绝。战机在实战中出现问题,而客户又选择噤声,法国军方的尴尬处境不言自明。这场事件已经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故障,而是一场关系到信誉的严重危机。
当“阵风”战机在实战中表现不佳,法国却选择将矛头指向中国,称遭遇了舆论战攻击。这场声势浩大的“舆论战”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策略与算计?
2025年7月13日,在法国军方总参谋部新闻发布厅,布克哈德将军罕见公开指责中国,称中方通过舆论战打击“阵风”品牌。虽然表面上显得突然,这却是法国在舆论领域的集体反击高潮。几个月前,法国情报机构就已向部分媒体透露,中国在中东和东南亚市场积极展开针对“阵风”的舆论攻势。
《费加罗报》和《观点报》等法国主流媒体相继发表文章,批评中国军事媒体“夸大”印巴冲突中“阵风”的负面表现,甚至用了“持续操控舆论”的字眼。这场反击看似为自卫,实质上是法国在实战表现无法自圆其说时,从舆论层面寻找“挡箭牌”。
这背后反映的本质是法国试图转移对自身产品问题的关注。法国的思路很直接:是中国战机崛起抢了市场份额,“阵风”的失败必定是对手在背后搞事情。然而,这样的逻辑真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吗?
面对法国的无端指责,中国仅用简短的两句话进行了回应,却精准点出了核心问题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吴谦当日回应:“中方从未干涉他国军售事务,法方相关指责毫无事实依据。”这句“从未干涉”,不仅是否认,更是明确传达了一个信号:你们有问题,就别推给别人。
吴谦还指出,法国应正视自身产品的技术缺陷。这句话表面平淡,实际上精准命中了要害——战机卖不出去,并非因为别人的嘴碎,而是因为市场对产品失去了信任。
有趣的是,法国军方内部其实早已清楚问题所在。究竟是战机性能不足,还是印度的使用方式不当?法国军方的两难局面,背后隐藏着军售合作中的致命矛盾。
据法国《回声报》援引匿名军方人士透露,印度空军在部署“阵风”时,常将其安排在高原机场执行复杂且高风险的任务,尤其是在夜间飞行和恶劣天气条件下,多次连续出动。
这些使用场景显然并非“阵风”设计的优势领域。法国技术团队曾建议印度减少高风险出勤,不要把战机当作万能兵器,但这一建议遭到忽视。
更为棘手的是,关于坠机事故和故障的具体数据,法国方面一无所知。印度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封锁了所有相关数据。
因此法国陷入困境:到底是机子质量不过关,还是客户使用不当?缺乏数据支持,法国难以向市场证明自身产品的优势,也导致军售订单大幅缩水。
同样是军机销售,为什么中国能够吸引多个国家排队下单?中国的“打包服务”模式到底强在哪里?
当法国愁眉苦脸时,中国的军机正悄然打开市场。2024年以来,歼-10CE、L-15等机型陆续进入尼日利亚、安哥拉、缅甸、老挝等发展中国家空军。
中国不仅卖飞机,更提供全套服务,包括飞行员培训、维护支持和指挥系统集成。尼日利亚空军接收歼-10CE后,中国团队为其提供了为期三个月的实战化训练,并交付4套地面维护设备,确保战机出勤率超过90%。
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与法国“整机销售,后续维护另算”的策略截然不同,因此更受客户青睐。东南亚及北非多国因“阵风”维护难度大而望而却步,转而排队采购中国战机,这已然成为明显趋势。
订单锐减,迫使法国军工界开始反思,“阵风”的高端配置究竟是优势还是负担?市场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?
2025年6月,法国国防工业联合会年会在巴黎召开,会议重点讨论“阵风”战机的销售困境。众多与会代表质疑:我们是否过于追求高端配置,忽视了客户的实际承受能力?
“阵风”的确装备先进,但过于复杂和昂贵,导致客户在维护和运营上难以承受,反而变成了负担。国防事务委员会随后发布报告,建议对“阵风”F4版本进行“区域定制”,以降低成本和简化维护流程。
这标志着法国开始意识到以往的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。客户纷纷提出“先试飞半年再决定购买”的要求,这对法国军工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。
在市场层面,“阵风”问题引发连锁反应,多个国家暂停谈判、延迟采购,法国军工企业压力陡增。面对困境,法国唯有通过舆论战来试图挽回局面,指责中国、渲染“信息战”,看似强硬,实则显得无奈。
然而,舆论无法改变市场现实,尤其是在强调实战性能的军火市场。2025年,“阵风”新增订单比2024年锐减60%,埃及原本计划采购的12架也已暂停谈判。
法国对销量下滑的解释,答案其实早已在市场选择中明朗。
“阵风”战机从巅峰跌落,根源在于实战表现不佳和信誉危机。法国将失败归咎于中国的舆论战,掩盖了自身产品适配不足和商业模式僵化的事实。
中国军机凭借“全套服务”模式赢得客户青睐,精准满足市场需求。法国的指责不过是焦虑中无力的甩锅,其内部已逐渐意识到高端路线的弊端。
显然,“阵风”遇冷非他国所致,而是市场基于实战性能和服务模式做出的理性选择,答案早已写在客户的决定中。
你认为,军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——
参考资料:
杜文龙,2025-07-13,《法国急了!军方高层公开指责中国,“阵风”战机真的卖不动了?》
免责声明: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,观点仅代表个人分析,不构成任何导向。因国际局势多变,信息存在时效性差异,已尽力核实,若有误请及时指正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请联系处理,望读者理性判断,风险自负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美配资-配资咨询平台-免费配资系统-线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